在中國大陸有一些基督教相關的書籍,比如《耶穌的故事》、《基督教音樂之旅》、《聖母馬利亞的故事》、《荒漠甘泉》、《黑門甘露》等等。這些書籍往往包裝華麗,有的全是彩印,每頁都配有西方繪畫或者建築裝飾圖案作為插圖,裝飾“華麗”。不是非常清楚這些書籍的來由,或許是主內弟兄為了能夠公開發行而做的一種努力,或是商人牟利的一種手段?不論如何,這些美工裝飾稍微有些喧賓奪主的感覺。 《荊棘中的火焰–歐洲新教15名人傳》,穆華黎 著,金城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一年半以前有一家主內書店在特價推廣《荊棘中的火焰–歐洲新教15名人傳》,買了一本,以為是那些書中的一種,沒有重視就隨手放在家裡。後來才漸漸得知,這本書有一定的影響,於是翻出來認真度過。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本翻譯作品,作者“穆華黎”之前未曾聽說過;作者對歷史的講述比較詳細,估計是編譯了一些史料,大量的插圖並不是無的放矢的胡亂“美化”,都是和主題相關的資料圖片,這一點難人可貴。作者言辭犀利,其觀點顯明,在全書一貫始終,絕非三三兩兩的編譯材料拼湊而成,作者必然做了很多篩選和整理的工作。 之前看到評論認為本書作者不是基督徒,而是對基督教、天主教有所研究的歷史學者。但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本書作者應當是一位基督徒,並且應該是注重聖靈的工作、內在生活、等候神、活出基督生命,反對主流加爾文派神學(Calvinism),支持亞米念主義(Arminianism),可能是走弟兄會、內在生活派、奧秘派等路線的。這本書也不是一本純歷史著作,在史料的引用上並非使用學術的方式,乃是按照作者的主題而使用。我認為作者不僅是一位信徒,而且是在力圖對當今教會的狀況特別是中國家庭教會的走向發表一些看法。 這個結論可以從作者的立論中清晰地看出。雖然這本書是在寫宗教改革中的15位名人的傳記,但是並不是在為寫人而寫,乃是將作者的觀點貫穿始終,自圓其說,試圖讓讀者按照作者的思路將歷史貫穿聯絡,用以支持作者的論點。作者的主要觀點包括: 1、教會的領袖應當是有生命的基督徒,不憑着人意和血氣,乃是等候神的帶領,順着聖靈的感動來牧養教會。神學教育並不一定有助於靈命的成長。 2、信徒應該過敬虔的生活,走聖潔的道路,注重屬靈的成長,與世界有所分別。 3、人文主義者在宗教改革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高舉人類的理性,隨意解經,自以為得到了真理,實際是破壞了教會敬虔的傳統,造成新教宗派林立的局面。 4、大公教會(天主教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這樣的傳統。 5、加爾文是最大的人文主義者,他從沒有敬虔的操練,也沒有牧會的經驗,憑己意強解聖經寫出《基督教要義》,強調“預定論”,把人分為“上帝選民”和“上帝棄民”,強調“上帝選民”的標緻是屬世的祝福。他們迎合新興的資產階級的需要,為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奠定了神學基礎,造成了貧富差距和種族歧視,成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根源,將後來的“革命”推向反對神的方向。加爾文派總是試圖控制政治,排擠異端和其他派別。 這些論點,前三條我認為是非常犀利、獨有見地的。教會應該走屬天的道路,順從神的引導;但是如今,我們看到的是教會走屬地的道路,迎合人的喜好,在這其中,以人為本、高舉人類理性的人文主義的思想無疑是禍患深遠。該書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長久以來人文主義者對於中世紀歷史的抹黑,他們將其描述為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看到統治歐洲千年之久的基督教王國是怎樣保持敬虔的傳統的。(不獨此書,許多教會歷史也說明了這段歷史是長期被扭曲的)。不過作者堅持把Catholic church翻譯為大公教會是不恰當的,改教之前稱之為大公教會是可以的,因為那時還沒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之分別;改教之後,對應的翻譯就應該更改為“天主教會”,以示區別。作者在書中片面強調天主教會的敬虔傳統,但是極力弱化天主教在聖經教導上的偏差和教會的腐敗,這是有失公允的。 該書主要的爭議在於對加爾文主義的極端批判。在書中,加爾文被描述為一個沒有內在生命的人文主義者,將希臘哲學的理性思考帶入基督教。《基督教要義》第一版是一本通俗性的著作,將中世紀高深的經院神學世俗化,但是在後來的改版中不斷被擴充,最終成為加爾文派傳道人都看不懂的著作。該書對加爾文神學思想的理解大約按照一下的邏輯: 1、加爾文主義是使用人類理性來強解聖經,不注重聖靈的工作。 2、加爾文主義的核心“預定論”,將人分為“上帝選民”和“上帝棄民”。 3、“上帝選民”的標緻是事業成功、家道豐富、家庭幸福,維持私有制小家庭;即“上帝選民”的標準是迎合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的需要的。 […]

終於看到這個消息,Kodachrome(柯達克羅姆)膠片(Film很多人翻為膠捲,但是翻成膠片比較準確,因為畢竟不是所有film都是卷片)將要停產了。享譽世界74年之後,2009年6月22日,柯達公司終於宣布了這一消息。 74年前(1935年)剛投入市場的Kodachrome 其實之前已經有很多的跡象表明Kodachrome最終要消失,其中之一就是可以處理這種膠片的lab全球只剩下了一家。07年的時候買了幾卷,拍了一卷,想到要郵寄很遠去沖洗,就偷懶至今,那一卷膠捲還躺在冰箱里呢。剩下的幾卷還沒有拍,總想着什麼時候再用。現在再拿出來,有一種手持着回憶的感覺。 柯達一直是一個對未來的道路舉棋不定的公司。富士公司(Fujifilm)對膠片的未來信心十足,如今還在不斷推廣其膠片產品,每一期的”American Photo”或”Pop Photo”總是能看到他們的廣告,最近富士還推出了新的instant film,在廣告上印了一張使用emulsion lift的作品。柯達前幾年就宣稱停止其膠片實驗室的研究,不過前兩年還是推出了新的T-Max 400,號稱是目前最好的黑白負片,去年也退出了一款新的彩色負片。但是總體上,柯達的膠片產品線還是不斷縮短,前些年著名的Azo相紙停產了,後來柯達黑白相紙全面停產。既然他們對膠片的未來沒有什麼信心,那我們也許也應該做好和Tri-X、Plus-X、T-Max說再見的準備了。去年FreeStyle推出了Arista Premium膠片,就是Tri-X、Plus-X的rebrand,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價廉物美的好消息,但是柯達願意將這兩個王牌產品oem出去廉價處理了,會不會是要從市場脫身的一個信號呢? 近年來常常有膠片生產商倒下的消息,不過基本上總是“死而不僵”。Ilford破產之後被Harman買下,產品線沒有損失(同樣是Harman旗下的Kentmere,是一家老牌相紙生產商,近來推出了自己牌子的黑白負片,從沖洗時間上看不是Ilford的rebrand,這樣看來很可能是全新產品,值得稱讚)。之前有一篇文章(膠片市場和Rollei的新膠片,http://www.chenyang.net/?p=293)數點了一下Rollei的膠片,那篇文章其實傳遞出一個信息,就是Agfa基本上復活了,膠片和相紙分別以Rollei、Adox等幾個牌子在繼續,也就是說並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產品消失。就是著名的黑白正片Agfa Scala也有了替代品(Rollei Superpan 200或Rollei RSD)。Konica退出之後,生產線被DNP(Dai Nippon Printing Co. […]